转自大益文学:
我此刻正在读乔伊斯,感觉非常不错——不是《尤利西斯》,是他给女友的那些“黄色”情书
我多么希望能给此刻睡着的你以惊喜!我现在想要亲吻你的某个地方,一个奇异的地方,诺拉。不是吻在嘴唇上,诺拉。你知道是哪儿吗?
(中略:细节描写,直白露骨,口味过重;有兴趣的朋友读原文领略一下。)
宝贝儿,你划了横线的一个词令我更加难以自持。跟我写写更多你的情况,尽量甜美地,淫靡更淫靡地。
你的手套整夜都躺在我身边——敞开着——不过在别的方面,它自我控制得很好——和诺拉一样。请不要再系那个束胸带了,因为我不喜欢拥抱一个信箱。
长吻你粉颈25分钟
乔伊斯否定了她的全部打算。
多情的诺拉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允诺了乔伊斯私奔的要求,1904年10月8日,两个人偷偷乘船离开了爱尔兰,开始了一生的流亡生活。诺拉明知即将面对的是贫寒和动荡,生儿育女和客死他乡,却义无反顾地终其一生追随乔伊斯。
乔伊斯作品中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结构技巧是“顿悟”的运用,作品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历程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在潜意识中加工爆发,“一种猝然的心领神会”。“顿悟”原为基督教神学术语和佛教禅学术语,指上帝显灵或天人感应而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乔伊斯作品中的主人公经历迷惑困顿,后如梦初醒,顿时看清自己所处的窘境,并从中体悟人生的本质的内在体验,在其《都柏林人》中的十五个短篇里都有体现,其中以《阿拉比》最为突出,这种和宗教顿悟如出一辙的艺术特色,使得看似平淡无奇的手法和描写,却引领读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对自我内心经验的深刻比照。
——《尤利西斯》退稿信
乔伊斯对诺拉用心专一,诺拉对乔伊斯忠贞不渝。1931年,乔伊斯49岁,诺拉47岁,为了孩子们能享有继承权,两人才正式结婚,此时离他们相约私奔已过去27年。
乔伊斯与诺拉甚少分离,两人相濡以沫近四十年。1941年1月10日,乔伊斯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住院,并于13日凌晨去世,爱尔兰政府拒绝乔伊斯回国安葬,诺拉几经周折未果,乔伊斯被葬在苏黎世的弗伦敦公墓。10年后,诺拉葬在了乔伊斯的墓旁,永远和乔伊斯相守在一起。
诺拉独到的地方在于,她在另一个向度上有着与乔伊斯一样强大的精神,因而既不与乔伊斯陷入相同的感伤主义与浪漫主义,又能在激情的角度激荡乔伊斯,让他的感情得到宣泄之后,更加丰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这或许就是乔伊斯心中的“小妈妈”的魅力所在吧。
我此刻正在读乔伊斯,感觉非常不错,继续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