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饲耳
Hachikai Mimi(1974-),早稻田大学文学硕士,当今日本最受瞩目的年轻女作家之一。1999年处女诗集《随时潮湿的阵地》获第五届「中原中也 奖」,2005年诗集《吃者被吃掉的夜晚》获第56届「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新人奖,2007年出版诗集《掩盖的叶》。另有小说、散文集、童话和绘本 等。各文类创作不辍,可说是全方位的写作者。一如她独特笔名让人产生奇妙的联想,她的诗作充满感官经验,揭示许多被隐藏了的生物间的关联。在〈随时潮湿的 阵地〉,诗人在水边废弃的荒屋见证大自然强韧的生命力,干枯的废屋“随时潮湿”,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奇异的恩典。在〈鹿之女〉,诗人透过想象,进入鹿身的 内在。此诗迷人处在于:说话者既是“女”,也是“鹿”;既是猎者,也是被猎者。让人觉得物与我,死与生,实一体之两面。
随时潮湿的阵地
夏草的暴力围绕着我们发现的废屋
无人居住 我们于是踌躇不敢
入内 但门是开着的 拳头大的缝隙
我们还是忍不住 灰尘作声 土墙
崩落 蛛网不用说 满布如雪
然而 框住蓝天的窗户旁的水槽里
水龙头 竟然活着
我们试图将之关上 它却流不止
一道水柱站立
宛如冰柱
哦,原来它来自山泉!
她自屋外敲敲窗户 对我说
后来我打开一个坚实的硬纸板箱
里头满是缺了吹嘴的陶笛
他们丢下这些,到哪里去了?
水芹 沿溪生长 人们
依旧离去
爱爱过的痕迹
布满墙面 圣像一般
填补行将松脱的空隙
这间水边的屋子慢慢变成了一株植物早就是
那类东西了 这样的气息 这样的 气息
(希望别踩到它)
就在那瞬间 她失察地 一脚踩上 一张
掉落地面的乐谱断片
灰色和金色的声音四下飞散
鹿之女
藏身于背风处等待着:
足踝被芦苇的波浪洗着
暖泥 倏地飞过的水黾 歪斜的云
以鼻推无形之墙 一头鹿
背上一口箱子星与霜掉落其上
水平的身体 一头鹿
我进入鹿的内部鹿皮的
内部 留在那儿 且奔跑
明日我将择一箭择一子弹飞行而去
咻咻的声响转成一支笛子
(他们称之为打死)
(我说是抱走它)
被拖至生命之流的尽头
水蜜之汗连结于地下 这是我的新天地
躺在生命尽头的一个生命
背上 复苏的夏天 草的声音
咻咻 咻咻的声响转成一支笛子
以此身姿我择一箭择一子弹奔驰而去
吃者被吃掉的夜晚
不要发出 任何声音 在今夜
不要让任何东西 发出声音
背靠背 伸长空洞的躯干
躺卧下来 我们没有同寝交颈
湿润的眼珠映照彼此 的影像
背靠背 河水声扬起 我们侧耳倾听
什么都不做的夜晚 不让你做的夜晚
不要发出 任何声音 在今宵
不要让任何东西 发出声音
燃烧坠落的灵魂一个接一个倾斜发光
无止尽地抗拒液体的法则 呼叫着
鳞片 剥落 黏附于 岩石的表皮
从河底伸起的东西全部被连根拔起
连根拔起的东西 被水流冲掉
小石头颤动 追在影子后面 鳃呼吸
红煌煌地 他们升起
献给他们沉默的判例 毫不迟疑
声音隐忍 被月戳刺
在裹住我们的睡衣里
如果听了这我会死去
这是什么
大助 小助 要上来啰
我没有忘记 他们会上来
同步呼吸 滑行到河床之上
水的气味渗进鳞的深渊
自内侧痛击 就在那时
一个念头移进中心:
取走脚的苍白洄游全是
为了今夜 结成一体
被推至浅滩 不能 呼吸
不识者 压在我上方
但在我下方 也有不识者想这么说
我有话要说 然而
我只能吞下 不能聚拢的鳃
远我而去 不断繁殖
被填满之后 消失
层层的动作姿势 惊奇如
睡中 灌进耳朵的东西
被鳞覆盖被声音覆盖
河面的亮光 将一切吞光
把河滩 以及房屋 包藏起来
如果听了这我会死去
这是 什么
大助 小助 要 来啰
不要发出 任何声音 在今夜
不要让任何东西
发出声音
译 注:此诗借用了日本东北地方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大助鲑鱼和小助鲑鱼”。阴历11月15日,渔夫们通常都休工一天,因为每年此日,巨鲑大助和小助会洄游到 河上呼喊:“大助,小助,要上来啰!”一大群鲑鱼伴随而来。村里最有钱的富翁,认为这一天不捕鱼在时间和收入上都是一大浪费,于是强迫渔夫们在这一天也要 捕鱼。但不管渔夫们多卖力,都捕不到鱼。当晚,一名全身银白的老妇出现在富翁面前。她谢谢他如此辛苦,然后静静地走进河里。熟悉的呼喊声接着响起:“大 助,小助,要上来啰!”一大群鲑鱼随后出现。一听到那呼喊,富翁便死去了。
Translated by Chen Li 陈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