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胡适奖揭晓
胡适诗歌奖:杨小滨
♦在杨小滨笔下,写作既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无意识活动,既是指向意义的,也是指向无意义的,既是指向有意思的,更是指向消解意思的。他将一种语言的游戏做到令人瞠目的极致,在无解和无地中依然使之充满妖娆的歧义与蝶变式的滑移。他早期的文本尽管也充盈着过人的智慧与机锋,有着近似世界主义的宽阔与文化趣味,但他近年的写作,却愈来愈具有了一种后现代式的怪异与俏皮,试图在呈现出经验的破碎与单一之境的同时,更有力地彰显出语词与现实之间戏剧性的龃龉与张力,以及哲学式的偏离与相遇。某种意义上,杨小滨贡献了一种“后文明式的怪诞与悖谬”,彰显了古老汉语在当代的无尽尴尬与种种奇遇。基于此,他是“胡适诗歌奖”最适配的获得者。(张清华执笔)
胡适批评奖:一行
♦一行是有世界观的诗歌理论家。有世界观,首先是指他不曾被动地描述某种喧嚣的诗歌时尚或某个被认定的重要诗人,他主动地依据内心朝向的生命主题去选择论说的对象。一行进行判断的过程从未轻而易举,它基于对现世的凝视、对历史的翻检以及对时代的沉思,诗学问题便成了性命攸关的存在命题。有世界观,也指他将诗歌理解为整体的人间。被一行细致解读的词句、形式不仅是对客体别具匠心的赋形,语言的姿势亦是某个主体的生命意志在实际状况中做出的伦理判断或政治抉择。(敬文东执笔)
胡适诗集奖:范雪《走马灯》(2017年华东师大出版社)
♦如果说走马灯是古代城市花会上,一种以旋转让人入迷的奇妙物件的话,范雪的同名诗集《走马灯》也许隐约中正是想继承这样一类流光溢彩的感觉,世俗又迷人。世俗,就像烟火气,像富贵牡丹,像风吹稻花香两岸,虽是美物美景,却不是新诗历来最爱追求的;但《走马灯》展现的偏就是百种人间的诱惑:风景、男女、婚姻、家庭、友情、舆论、国家、社会问题……她对当下社会的面目有很深的思考,比如《北京的问好》和《一个京城男副处的忧伤》,思考托付给文字,却不愿钩章棘句,全诗以情为骨,以铺洒或戏剧的语言为肌,成就了有视觉、有触觉的阅读体验。追求色、声、嗅、触、情五感,是范雪诗歌的特点,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个体性的能力,特别是人在成年后,仍然保持着这种实质上的青年特质,对她的诗歌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她的诗歌老师,从这本集子看,有学哈代、拉金、萨德的,也有学流行音乐、演歌和电子舞曲的;但是据我有限的了解,恐怕在她成长中出现的那些要好的诗人朋友,是给予一种年长的滋养的真正角色。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真谛。当然,《走马灯》的气质应归功于她漫游式的生活经历与相应的心智,从山脉到海洋,从草原到雨林,品尝了东亚大陆与岛屿的种种风味。这是这一代人较为普遍的机遇吗?不管怎样,她已经成功地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诗歌,我们也期待她能够在这条资源丰饶的大路上,花样翻新,洞察天地与人间。(蒋浩执笔)
2018年胡适奖特约评委会
附
历届胡适奖获奖名单:
胡适诗歌奖:2016年 宋炜;2017年 朱朱。
胡适批评奖:2016年 张桃洲;2017年 敬文东。
胡适青年诗人奖:2016年 蔌弦,江汀。
胡适翻译奖:2017年 陈黎、张芬龄。
胡适诗集奖:2016年 张伟栋,王璞;2017年 杨政,拾肆,杨碧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