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侯马:写诗是寻求真理认识世界的渠道

“写诗是寻求真理认识世界的渠道。” 
 
近日,诗人侯马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与记者交谈两个多小时后,给出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坚持写诗的答案。  作为诗人,侯马最近引发媒体关注的动态消息是,2021年5月下旬,他获得了第六届卡丘•沃伦诗歌奖。与他同时获奖的还有外国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等人。  

稍早前,侯马的诗集《夜行列车》因入选“中国桂冠诗丛”,亦引发外界关注。  

出版人沈浩波说,“精选的70多首诗,涵盖了侯马迄今为止30年的写作历程,每首诗都是杰作,都无法从他的写作地图中剔除。  “中国桂冠诗丛”目前出版到第三辑,前二辑分别出版了著名诗人王小龙、严力、王小妮、韩东、唐欣、杨黎等人的诗集。 

大学时期,决定做诗人  

很多人对于侯马的认知,是他的诗人身份,但其实他有另一个名字–衡晓帆。在过往几十年,他一直工作在公安战线。  两年前,他从北京公安系统来到他上大学就向往的边疆——内蒙古履职,任内蒙古公安厅厅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侯马戴着近视眼镜,谈论诗歌时,神情无比放松,说到激动处,他的眼神显现出的某种纯净,似乎瞬间让他回到了少年时代、大学校园。  侯马是山西省曲沃人。他的父亲曾是内蒙古大学建校之初最早一批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文史教育,毕业后曾留在内蒙古集宁一中教书数年,之后回到山西。  侯马说,除了父亲外,他的舅舅以及其他近亲都是老师,这也为他从小奠定了足够深厚的国学功底。  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他与后来成为诗人的伊沙、徐江、宋晓贤同住一个宿舍。  “伊沙在现代文学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徐江是在西方文学上有很大的优势,我们互通有无,建构起不一样的知识结构。”侯马说,那时候大家对文学有种特别的热情,但没想到若干年后,“我们居然还在写诗,不知是巧合,还是奇迹。”  回溯昨日,侯马认为,当时的大环境,造就了他在大学期间决定做一名诗人。

发出声音  
《中国青年报》在一篇报道中说,1986年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过后,以曾经的和在校的校园诗人为主的“第三代诗人”已开始反叛朦胧诗的宏大叙事和过度隐喻,热切探寻诗歌的新出路。  侯马曾在诗中写道:“今日想来,我们从铁狮子坟/暗暗领受的似乎正是文学的使命。重塑/一种古老的精神于当世。”  侯马坦言,那时的他,其实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写诗较少的学生,更多时候他扮演的是“诗歌评论者”的角色。  之所以会如此,侯马回忆说,在大学中,他最钟爱的地方是图书馆,在图书馆最喜欢阅读的是文学期刊。  侯马说,期刊的阅读让他打开了新世界。  这个时期,侯马开始思考诗歌的走向,诗歌如何突破现有的表达方式,他觉得口语诗可能代表诗歌未来的走向。

先锋阵营  
侯马的诗歌迎来业界瞩目,以出现在1999年诗歌界颇具特殊意义的“盘峰诗会”上为标志。  1999年4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市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室等单位举办的“世纪之交:中国诗歌创作态势与理论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市平谷县盘峰宾馆召开(即“盘峰诗会”),会后,产生了“知识分子派”和“民间派”两派诗人的说法。  多名诗歌界受访者认为,那个时候,一代诗人重新被确定,侯马不仅是见证人也是当事人,这之后,他的名字被传播。  曾为作家出版社副总编的商震,是中国著名诗人。在商震看来,侯马的诗歌,因其反装饰、反人为加工,使他的诗歌有追打、拷问读者的精神力量。  在过往的数十年中,侯马获奖无数,其中有《新诗典》第四届年度大奖“李白诗歌奖”金奖;第四届葵现代诗成就大奖;第六届长安诗歌节现代诗成就大奖;磨铁读诗会2017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

真性情  
侯马的诗人特质还体现在对诗友的真性情。  近期,诗人伊沙因诗集《白雪乌鸦》入选“中国桂冠诗丛”,侯马在社交媒体上不仅给予点赞,还在伊沙生日来临前一晚送去祝福。  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在西安长大的伊沙,作为中国先锋诗歌中的现象级存在,侯马认为,其作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侯马的真性情还体现在他对青年诗人的关注。  近日,当他辗转得知内蒙古丰镇市张家湾一名“00后”失学诗人晓角的特别经历后,专程利用“五一”小长假时间前往看望。  “那一刻,我见到这位具有萧红式才情的诗人时,内心为之一动,觉得这是两个诗人的交流。”他希望能为这名“00后”诗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写诗是寻求真理认识世界的渠道。”采访进行中,侯马忽然认真地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思索的问题有了答案。  侯马并不讳言孤独之于诗人的意义,他承认,孤独对于真正的文学创作者是动力。  “孤独是永恒的,这恰恰表明,孤独也是诗人寻找真理认识世界的渠道。”他说完后,微笑起来。
更多诗歌资讯,请关注诗生活网: www.poemlife.com  编辑:NS  来源:中国新闻网

联系诗生活 | www.poemlife.com
Advertisement

About 诗东西 Poetry East West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magazine (will include more languages), published in Los Angeles USA, printed in Beijing China. ISSN 2159-2772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