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翻译同时也是政治行为?

Editor’s Note: It took us over a year to post this piece. We are still not sure what readers’ reaction would be when seeing the title and subtitle of the anthology.  But we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Lea Schneider’s superb translation and her contribution in promot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poetry in Germany.

 

Chinabox. Neue Lyrik aus der Volksrepublik

《中国书箱:人民共和国的新诗歌》

Chinabox. Neue Lyrik aus der Volksrepublik《中国书箱:人民共和国的新诗歌》由柏林出版社(Verlagshaus Berlin)出版。

其中收录了臧棣、韩博、吕约、姜涛、王璞、孙文波、明迪、蒋浩、周瓒、郑小琼、颜峻等人的诗作。

插图:吴一萌 ,编选:许俐雅
翻译:马克·赫尔曼(Marc Hermann)、丹尼尔·巴亚斯托弗(Daniel Bayerstorfer)、张佩瑶、许俐雅

 

Lea Schneider | Foto/Copyright: Jasmin Oertel

除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人士之外,在德国,几乎没有人知道当代中国诗歌的存在。如今,作为G13诗社(Lyrikkollektivs G13)的成员,年轻的汉学家许俐雅(Lea Schneider)正尝试改变这个现状。她与张佩瑶合作翻译12位中国当代诗人的作品,并在2016年10月以《中国书箱:人民共和国的新诗歌》(Chinabox. Neue Lyrik aus der Volksrepublik)为题结集出版。她的文字有很高的艺术性,在诗歌翻译中尚属罕见。最终也证明我们早已意识到的一点:诗歌最好由诗人翻译。

G13 | gdreizehn.com

在《中国书箱》的前言里,你写道,在德国,人们一直以来只知道两种中国诗:要么是传统的托物言志的梅花派,要么是创新奋起抵抗的反对派。为什么会是这样?

事实上,将充满异国风情的梅花来借代遥远的中国并不新鲜,西方人其实一直是在用这种视角看待中国。正是出于对这种角度的不满,《中国书箱》才得以孕育——我在读中国诗歌的德语翻译时总会想:“这怎么可能!”至于“反对派”则相反,它不仅在文学中,在美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只要一提“艾未未”这个名字,大家就会立即明白我的意思。中国诗人对西方人的判断总是过分看重,也因而遭受很多挫败感。不过,我发现,随着东西方关系的变化,很多人已经不再重视这些了。西方对于中国,不再那么意义重大了。我认识一些作家,当他们听说自己的作品被翻译时,他们当然很高兴,但是这对他们的名望和地位不会产生决定性的改变。欧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这一点意味深长。同样,我也惊讶地发现,尽管我是学汉学的,但是实际上我所阅读的德语、英语或者法语之外的原文文献也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对我而言,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行为,理想的译文应该全面呈现原文的错综复杂。而事实上,我相信,今天出版的这本书也说明了在德语和英语之外,人们还可以用其他语言体系思维和书写。

G13 | gdreizehn.com

你如何在德语中再现中国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一般来说,我首先在汉字上逐行标出中文读音——即拼音,便于我直观地感受音律,就像读德语一样。然后我会逐字逐句探究文字的含义。有的诗歌我两天就翻译好了,也有的诗歌我要翻译一个星期。最糟糕的翻译一定是妥协和将就的产物,因为原作一定不是妥协出来的。每一篇优美的文字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写作意图,因而优秀的翻译应该将这种目的性体现出来。遇到难以翻译的段落,我会去尽可能多地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以便去理解他/她的基调和意境,从而解决翻译中的难题,然后努力用德语进行转述。在我翻译完一篇作品之后,会由德籍华人作家张佩瑶校对。涉及到流行文化相关的影射及暗示时,我会和她一起处理。没有她,这本书不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因此,我非常认同这种搭档翻译的模式。

G13 | gdreizehn.com

你如何看待你的翻译和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翻译对我来说,首先意味着相当仔细的阅读,这带给我极大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兴奋。如果不翻译,我就不会如此细致地审视文本。过程中如果突然对文本的情节有所领悟,我会非常开心。如果不着手翻译,仅仅通过阅读,我不会有所发现和创造。因此,对我来说,与其说“在翻译中迷失”(lost in translation),不如说是“在翻译中发现”(found in translation) 。 我的写作同样也是一个专注的阅读过程,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工作与我的创作是紧密结合的。我甚至开始创作“应答诗”(Antwortgedichte)了,我后来将这种诗歌改称为“和诗”(Gegengedichte)。有的和诗是原文和翻译作品的拼贴画,有的捕捉了一个画面,有的是由于我对原文不满意而作出长篇的激情独白。由此,关系就在原诗,我的译文及我的和诗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在我翻译的时候,写作变得相当困难,因为我的全部注意力、经历和时间都投入到翻译之中了。我还希望翻译更多其他中国诗人的作品。这的确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G13 | gdreizehn.com

Chinabox. Neue Lyrik aus der Volksrepublik

《中国书箱:人民共和国的新诗歌》

Chinabox. Neue Lyrik aus der Volksrepublik《中国书箱:人民共和国的新诗歌》由柏林出版社(Verlagshaus Berlin)出版。

其中收录了臧棣、韩博、吕约、姜涛、王璞、孙文波、明迪、蒋浩、周瓒、郑小琼、颜峻等人的诗作。

插图:吴一萌 ,编选:许俐雅
翻译:马克·赫尔曼(Marc Hermann)、丹尼尔·巴亚斯托弗(Daniel Bayerstorfer)、张佩瑶、许俐雅

更多关于《中国书箱:人民共和国的新诗歌》、许俐雅以及G13诗社的信息:

G13诗社:

https://gdreizehn.com/

许俐雅在Poetenladen的诗歌平台:

http://www.poetenladen.de/lea-schneider.php

柏林出版社:

http://verlagshaus-berlin.de/programm/chinabox/

原标题:诗人兼翻译许俐雅:在翻译中发现

作者:李丽安(Lilian Maria Pithan)

李丽安为欧洲媒体撰写以德国、法国和亚洲文化及政治为主题的文章。

版权:歌德学院(中国)

2017年 02月

Advertisement

About 诗东西 Poetry East West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magazine (will include more languages), published in Los Angeles USA, printed in Beijing China. ISSN 2159-2772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